猪业新闻

重庆万州生猪规模化养殖率达70%,建成407家规模养殖场

万州区通过推行‘公司加家庭农场’和全程机械化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近期,响水镇公议村的一个规模化养殖场建成并投入运行,设计存栏1600头能繁母猪,年产仔猪42000头以上。全区采用‘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的生态养殖技术,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2024年出栏生猪110.22万头。

1月18日,猪价“涨翻天”,5天上涨6毛5,“涨价潮”来袭?

2024年1月18日全国生猪价格连涨,涨幅扩大,标猪出栏价达13.98元/公斤,涨幅0.26元/公斤,市场呈现大踏步反弹。北方产区如东北、华北报价上涨,部分达到14元及以上,南方如西南、华东、华中报价在13.7-15元。猪价上涨受育肥认亏减少、天气影响出栏受阻、腊八节前消费提振和肥猪市场反弹等因素影响。然而,屠企压价心态增强,开工率回落,贸易商接货意愿降低,养殖场出栏心态转强,市场供需压力增大,预计猪价上涨势头可能减弱,存在转向下调的风险。

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9-10月生猪出栏增量,但国庆猪价预测上涨!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至4036万头,但中大猪存栏量和新生仔猪数量持续增长。预计9-10月生猪出栏量将持续增加,国庆前后猪价或小幅上涨,整体维持在每公斤19元左右。尽管当前母猪存栏有所减少,但生猪产能仍在缓慢增长,未来需警惕明年猪价变化,特别是春节后的消费淡季可能拉低猪价。专家建议养殖企业应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保持理性增产,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

多地非瘟疫情反复出现,猪价积弱不振?

10月国庆后,猪价因二育进场不足、非瘟疫情反复及部分猪源提前出栏而承压。养殖散户抗价情绪影响市场,但预计11月后随着气温下降和腌腊旺季临近,猪价可能有短期提涨,但回升空间有限。生猪供应充足,规模场出栏压力增大,屠企面临缩量压价。非瘟疫病不确定性大,影响出栏节奏。整体来看,供需面偏松,价格波动受非瘟疫情、季节性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后期价格或将有所回升但反弹空间有限。

国家统计局:4月CPI同比上涨0.1%,猪肉价格上涨4.0%

5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显示,4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等各类别价格均有涨跌。核心CPI上涨0.7%,与上月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3.6%和3.8%,整体呈现下行趋势。1-4月,CPI累计上涨1.0%。详情可见红星新闻。

猪价还要底部震荡多久?一组数据告诉你!

4月猪价因供应充足和看涨预期减弱而震荡,养殖利润亏损导致母猪淘汰增加。市场供需失衡,猪价低位运行。虽然二季度生猪出栏量将增,但短期内缺乏上涨动力。冻品需求增加和政策收储预期可能提供支撑。关注养殖补栏和二次育肥动态,以及远期价格支撑。

发改委:生猪、禽类、禽蛋产能充足,供应有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表示,当前全国秋粮长势正常,生猪、禽类及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企稳。针对中秋、国庆期间的传统消费旺季,国家发改委已提前部署,确保各环节的保供稳价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加强生产恢复、畅通物流运输和加大市场投放力度,保障“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农民日报:饲用豆粕减量替代 1.5%潜力从哪里挖

《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通过提升蛋白质利用效率、开发替代资源如微生物蛋白和餐桌剩余食物,以及优化饲草料结构来降低豆粕使用,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和极端气候对大豆进口的不确定性,保障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方案强调了低蛋白日粮技术、多样化蛋白来源和优质饲草占比的提升。

农业农村部正式定调!农业巨头告诉我们如何突围!

传统猪周期规律被打破,猪价寒冬延长至2023年,主要由于母猪和仔猪产能稳定在高位。农业农村部表示,生猪生产形势稳定,产能过剩,短期内猪价将低位震荡。养殖场户面临'充分竞争'时代,需要提高质量并实现效率提升,例如通过数智化管理来降低人为因素影响,提升生产科学性。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下,数智化将是中小规模猪场和家庭农场追赶的重要途径。

带不动,拉不涨!猪价持续低位运行,国家年内二度启动收储

五一过后,旅游和烧烤热度上升,但猪肉价格持续低位,引发养殖行业担忧。国家发改委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试图稳定市场价格。市场供应充足和消费偏弱导致猪价低位运行,分析师预测猪价将在低位磨底,产能去化将持续,未来几个月猪价预计保持低位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