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新闻

我国在玉米领域获重大发现,有望大幅提升籽粒机械收获水平

我国科学家经过11年研究,发现一种能够显著降低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基因及其分子机制,为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这一发现有望大幅提升我国玉米籽粒机械化收割水平,并节省农户成本。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生猪价格起底回升趋势明朗 虽总体涨幅不大但存继续向上动力

本文分析了近期生猪价格触底反弹的趋势,指出北方地区生猪价格已站稳16元/公斤,南方部分高价区突破18元/公斤。尽管涨幅不大,但受大猪存栏减少、腌腊灌肠需求增加及寒潮降温等因素影响,未来生猪价格有望继续回升。同时,文章提到养殖户对四季度行情持谨慎态度,市场二育热度有限,但终端需求利好逐步兑现,支撑猪价向上。

美玉米、大豆被列入中国反制清单,市场影响几何?

文章详细分析了中美关税战升级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后,国内豆粕和玉米市场的剧烈反应。随着美国对中国海产品、农产品等加征关税,中国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国鸡肉、小麦、玉米、大豆等加征关税,导致市场情绪高涨,豆粕和玉米期货价格上涨。文章还探讨了未来市场走势及国产玉米的预期坚挺情况。

猪肉消费不抵供应增量!十一期间肉价跌菜价涨,没人吃肉了?

文章分析了2023年十一长假期间的市场变化,特别是肉价和菜价的反常现象。尽管旅游出行数据激增,但肉价普遍下跌,尤其是猪肉、鸡肉、羊肉和牛肉的价格,而菜价则大幅上涨,如西红柿和菜花的价格涨幅显著。文章解释了肉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供应增加和消费需求不及预期,而菜价上涨则是由于天气因素导致的供应减少。预计未来肉价将保持稳定,而菜价有望随着供应恢复逐渐回落。

美国二、三季度生猪供应料高于去年同期,但强劲需求推升价格预期

上周美国生猪期货市场在USDA季度报告公布后保持高位,市场关注短期需求旺盛,预计供应增长不如预期。尽管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但生产效率提高使得供应可能接近或略高于去年。2月份猪肉出口强劲,特别是对墨西哥和亚洲市场的表现强劲,抵消了一些疲软。然而,猪肉出口合同执行量低于去年,可能影响春夏季的出口潜力。1-2月对华猪肉出口大幅下滑,显示出市场动态的复杂性。

需求低迷,价格动荡!国内生猪以及粮食市场有哪些变化?

10月10日,国内生猪市场猪价维持低位,价格重心下调,受节日消费淡季影响。小麦价格高位偏弱,需求不足且供应优质小麦紧张,但玉米价格逆势上涨,华北和黄淮地区受新粮上市及市场调整影响。同时,玉米供应东北地区丰产预期,华北黄淮市场流通缩量,加工企业提价。生猪价格继续下滑,受消费疲软和供应宽松影响,预计10月中下旬猪价将有所改善,但仍低位震荡。详情可参考猪友巴巴的文章。

全球首例猪肾移植患者离世之谜终揭晓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关于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肾移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研究论文。研究显示,患者在接受移植后未出现明显异种移植物排斥反应,但因心律失常导致猝死。该案例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提供了新可能,并推动了异种移植的发展。文章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免疫抑制方案及术后情况,探讨了未来异种移植的研究方向。

生猪出栏节奏加快,需求存旺季预期

本文分析了当前生猪市场的供需情况,指出需求恢复相对缓慢,终端对高价猪的承接力不足,导致屠企开工率维持低位。近期养殖端认价出栏情况升温,供给偏紧局面有所缓解。随着中秋和开学季临近,市场预期需求增加,但前期压栏、二育的适重猪源将集中出栏,供给压力后移。文章还探讨了官方数据反映的能繁母猪存栏变化及对未来供给的影响,并预测了2411和2501期货合约的价格区间。此外,文中提到饲料原料价格下跌,养殖端盈利维持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