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新闻

中秋节市场猪肉不如牛肉火?生猪养殖产业结构加速调整

文章分析了中秋将至猪肉传统销售旺季的表现,探讨了猪肉市场需求不旺的原因及牛肉销售的逆袭现象。同时,通过数据展示了我国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并深入剖析了上市猪企在生猪价格反弹背景下的经营状况及其面临的财务困境。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头部猪企和中小养殖户在应对市场变化时的新策略和发展方向。

雨季来袭!猪病有望加速产能去化?非瘟疫苗有了最新进展

本文主要讨论了当前猪价下跌、产能去化的趋势,特别是在猪病(如小飞、口蹄疫)的影响下,养猪业面临供应端集中出栏和屠宰端压价的压力。猪场需关注雨季防洪与防非,提升实验室检测弱毒株的能力,以应对可能的猪病爆发。文章提到非瘟疫苗的最新进展,包括法国ANSES实验室的弱毒苗研究和我国自主研发疫苗的进展,但国内疫苗面世还需时日。在猪价低迷和生物安全挑战下,猪场综合防控能力的考验尤为关键。

6大巨头仔猪出栏大增!这是意味着产能去化开始提速?

5月猪企出栏量环比回升,行业出栏节奏加快,受现金流压力影响,出栏均重稳中有降,仔猪占比提升。猪价在成本线下运行,但有望企稳回升,因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减缓供给压力,叠加季节性需求改善。猪价底部可能带来重要配置机会,产能去化有望成为催化因素。详情请参考和讯网文章。

中国化养猪模式:到底应不应该给予猪场补贴?何时补?补给谁?

本文讨论了在生猪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低迷背景下,是否应该给予猪场补贴以及如何合理补贴的问题。指出补贴的初衷是稳定产能,避免过度去化导致猪价波动。应考虑补贴给真正高效、有竞争力的猪场,同时结合养殖效率作为补贴标准,以实现行业良性循环,防止资源浪费。

密集出台重磅政策影响下,生猪市场如何表现?

本文探讨了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猪肉价格和生猪市场的影响。专家指出,货币政策如降准降息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改善社会整体消费能力,从而在中长期提振猪肉消费。然而,政策对生猪市场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因为猪肉需求具有刚性。文章还分析了生猪企业的融资成本、产能变化及未来市场预期,并预测四季度猪价可能呈震荡下行走势,但下方仍有支撑。

淡季不淡!多重因素推升猪价上涨,业内预计下半年有望温和复苏

8月4日,全国农产品市场猪肉价格上涨,显示出淡季不淡的趋势,主要受天气、养殖户惜售和饲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多家上市公司认为猪价有望温和复苏,强调随行就市和精深加工策略,湘佳股份计划扩大产能并进军精深加工领域以服务市场。

四季度猪肉进口量或环比下滑,难破“10”万吨

本文分析了2024年8月以来进口冻品价格跟随国内生猪价格止涨回调的情况,指出冻品出库积极性提高但进口产品仍维持偏弱状态。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商的乐观预期不高、采购心态谨慎的原因,并预测四季度生猪屠宰量或继续增加,进口产品价格上涨乏力,叠加消费较为分散,难以支撑贸易商乐观预期,因此四季度猪肉进口量或继续下滑,难破‘10’万吨。文中还提到影响进口产品消费的宏观因素,如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传统旺季,猪价跌破15元/公斤!年底生猪价格或有一定提升空间?

北方入冬后,生猪市场迎来传统旺季,但猪价因疫病频发和价格下跌导致养殖户急于出栏,市场供应压力增大。猪价已跌至15元/公斤以下,行业普遍亏损。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年底需求有望回升,可能带动价格反弹。然而,出栏增量使得供应充裕,猪价难以上涨。尽管有季节性需求增长,但散户出栏积极性高及疫病影响,猪价总体震荡下跌。能繁母猪去化缓慢,预示着供应压力将持续。展望未来,春节前需求旺季将带来一定提振,但上半年供应增量大,下半年可能因疫情后消费恢复和疫病影响而减量,猪价可能先跌后涨。

预计消费对猪价支撑有限,猪价看涨不看高?

文章分析了猪肉消费暂时没有明显好转,母猪产能去化仍有空间,规模场去化速度较慢,消费对猪价的支撑有限。预计11-12月份供应增多可能超过腌腊需求增量,短期猪价受节日提振有所利好但不构成反转。后市观点认为,猪价可能反弹但不会出现拐点,需持续关注供需基本面和猪病情况。

3大原因助推猪价持续强势反扑!后市如何?

近期,生猪价格经历连续六连涨,全国生猪均价反弹至8.89元/斤,广东等地已突破9元/斤。猪价上涨主要受台风影响导致供应减少、惜售情绪升温、大体重猪源紧俏和部分二次育肥等因素驱动。然而,猪价上涨预示短期供给压力增大,由于能繁母猪基数大、需求恢复不乐观以及冻品库存等因素,预计8月猪价上涨受限,长期基本面显示猪价尚未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