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想提升猪场效益?第十二届兽医大会猪场场长&兽医总监论坛课程别错过!

第十二届兽医大会之‘猪场场长&兽医总监论坛’将于2025年8月22日上午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兽医协会主办,聚焦猪场管理与疾病防控,涵盖猪病防控、健康养殖、降本增效等热点议题,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左玉柱、赵健、白挨泉、蒋伟、方奎等进行主题分享,诚邀全国猪场场长、专家学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参会交流,助力养猪业高质量发展。

母猪怀孕40天警报:5大行为,威胁胚胎生命!

本文详细分析了母猪怀孕40天内胚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提高产仔数的关键在于减少胚胎死亡率,而非单纯促排卵。文章从物理刺激、转移栏舍、饲喂管理、环境控制及药物使用等方面,系统讲解了如何科学管理怀孕母猪,以降低流产风险、提高繁殖效率。适合养猪从业者参考学习。

母猪屡配不孕?大概率和这种病有关系!

本文详细介绍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成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子宫内膜炎是导致母猪不发情、不育的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急性与慢性子宫炎的区别,并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案,帮助养猪户科学防治,提高养殖效益。

自由采食VS人工饲喂,养猪场该如何选择?

本文对比分析生猪自由采食与人工按顿饲喂两种方式的优缺点。自由采食可节省人工、提升弱猪采食机会,但存在饲料浪费问题;人工按顿饲喂则能精准控料、便于观察猪只健康,但劳动强度较大。文章结合实际养殖经验,建议采用按顿饲喂,并提出优化措施。适合不同规模猪场参考选择合适饲喂方式。

中小型猪场环境消毒的现状与问题,你都清楚吗?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中小型猪场在环境消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消毒技术选择不当、操作流程不规范及人员培训不足等,并提出了基于病原特性的科学消毒技术选择与组合应用策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组合消毒技术在降低病原微生物、控制疫病传播方面的显著效果,同时为中小型猪场优化消毒流程、提升生物安全水平提供了可行建议。

证实了!家猪最早是在大约8000年前由华南地区的野猪驯化而来

达特茅斯学院主导的一项研究揭示,约8000年前中国华南地区的野猪通过食用人类烹煮食物和排泄物,逐步向人类聚居地靠近,开启了猪的驯化历程。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古代猪牙结石中的淀粉颗粒与寄生虫卵,首次发现猪与人类密切接触的证据,并提出猪驯化可能与早期农业社会寄生虫病传播有关。

后备母猪不发情处理方案

本文详细解析后备母猪乏情的原因及处理方案,涵盖环境、营养、管理、疾病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并提供系统性的刺激发情措施,包括运动、混群、公猪接触及激素干预等,强调预防为主、系统排查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养殖场有效降低后备母猪不发情率。

异普克®的推荐免疫方案

本文详细介绍异普克®的免疫程序及其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异普克®通过两次皮下注射有效控制公猪异味,提升猪肉品质。推荐首次免疫时间为12~14周龄,二次免疫在20周龄前完成,并需在二免后进行免疫复核。异普克®不仅能替代传统手术去势,保留公猪生长优势,还可用于母猪抑制发情,提升整体养殖效益。结合专业技术支持,异普克®助力猪场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