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

生物安全——猪场“四害”管控

这篇文章讲述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策略,包括使用电动门和遮阳网防小动物入侵,封堵围墙漏洞和出水口;针对鸟类的防备措施如连廊和科培区的防马网,以及定期清理和消毒以防止鼠害。防蚊蝇方面,强调了源头管理、物理屏障(如纱网和灭蝇灯)和化学防治(使用菊酯类药物如奋斗呐和灭蝇王)。重点关注蚊蝇滋生的脏乱区域和水体处理,以保证猪场环境的干净和安全。

猪场轮状病毒的治疗感受

11月份一场猪场中,400头母猪中有97头产仔,新生仔猪中30%出现猪轮状病毒感染,表现为黄色水样稀便和呕吐。采取了鱼腥草和头孢治疗母猪,杨树花口服液和庆大霉素针对仔猪进行治疗。尽管及时治疗降低了伤亡率,但治疗过程较长,对仔猪生长影响大,导致断奶体重下降,彻底清除病毒较为困难。

复养”有风险,如何减少“复养”风险?几招帮你化解危机

该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在非洲猪瘟疫情过后,养猪户如何进行复养并减少风险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一、清洗消毒的准备,如使用高温水和多种消毒液;二、进出猪场人员和物品的严格管控与消毒措施;三、场地内外的彻底清理和消毒;四、养殖设备的深度清洁、消毒和干燥;五、复清消与收尾工作,如全场消毒、防虫防鼠;六、再次引种前的生物安全检查和哨兵猪检测。文章强调了消毒和防控在整个复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黄芪多糖在养猪上的妙用!看到就是赚到!

黄芪多糖在生猪养殖中的六大妙用,包括增强免疫、抗应激、改善肠道功能、协同增效药物治疗、保肝护肾及提升种猪性能。文章详细解析了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在不同养殖阶段的应用效果,助力养殖户实现绿色防控和效益增长。

猪场不可避免的猪弓形体病该如何防治呢

夏末秋初养猪场需关注猪弓形体病,表现为高热、腹泻、便秘、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上可使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六甲+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嘧啶等。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猪舍、驱虫家养猫、防鼠灭鼠、避免猪食用污染食物。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管理是关键。

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源和传染途径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主要感染猪的细菌,传染源为带菌猪和病猪,通过空气、接触及排泄物传播。1-2月龄的仔猪和保育猪更易感染。该菌常引发继发感染,特别是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如蓝耳病、猪圆环病等混合感染,增加疾病复杂性和经济损失。猪场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饲养水平,以减少疾病发生。

猪场常备的八类功能性兽药   

本文详细介绍了养猪过程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用途,包括解毒药(如阿托品、维生素C注射液)、酸中毒治疗药(碳酸氢钠)、抗休克药(盐酸肾上腺素)、平喘药(氨茶碱)、升温药(樟脑磺酸钠)、镇静药(盐酸氯丙嗪)、止血药(酚磺乙胺、维K)以及多种抗生素治疗药(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药物在应对猪的疾病和紧急情况时具有重要作用,为养猪户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哺乳期母猪发情可以配种吗?

本文详细探讨了哺乳期母猪发情现象的原因及其对配种的影响,分析了产后发情和哺乳期发情的不同成因,并强调了遵循母猪自然繁殖规律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母猪在产后19-21天内子宫才能完全恢复,哺乳期配种可能导致返情等问题,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和优化母猪的繁殖效率。

猪群调整要求

本文讲述了猪群调整的细致原则,强调在调整过程中严格控制每栏猪的头数差异不超过1-2头,体重差距不超过2公斤,以健康团队为主导,高级技工负责具体实施,包括病弱猪的特殊护理和评分制度,以激励团队工作并作为绩效考核依据。转群前,团队会进行一次全面的猪群调整,确保转群时的均匀性和猪只分类的准确性。

气温高,湿度大,警惕猪副嗜血杆菌病

描述内容:本文介绍了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的常见症状、高发时期和影响,强调了预防此病的重要性,推荐使用氟甲砜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治疗急性病例,同时提倡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毒和疫苗免疫来防止疾病暴发。在疾病流行期间,建议对仔猪采取分群隔离和添加抗应激药物的措施,以降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