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

养猪的八大要素

此篇文章介绍了养猪的关键要素,包括根据养殖目标选择合适的猪种、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适当的住所、科学的饲料管理与健康管理、繁殖与环境控制策略,以及市场营销和选址建设的考虑,旨在确保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最大化。

非洲猪瘟毒株类型

这篇文章讨论了非洲猪瘟的不同毒株类型,包括基因Ⅱ型中的白山野猪分离的原始毒株、沈北家猪流行的毒株以及广西贵港发现的变异。重点提到了2021年后的新变异,如中等毒力的HLJ/HRB1/20亚急性型和低毒力的SD/DY-1/21慢性型。病毒分类上,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sDNA病毒科,有22个基因型,基因1型和2型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流行,特别是基因2型的格鲁吉亚毒株。

山西正大应县猪料工作站引种

山西正大应县猪料工作站于2月8日从湖北襄大引入1000头仔猪,面对1090公里长途运输和春节运输难题,通过精心规划路线、提前准备应急措施,确保仔猪在温差大、气候多变和交通状况复杂的背景下顺利到达,同时技术人员提前检查客户设施,保障了仔猪到场后的成活率,展示了山西正大的专业化服务和客户信赖度。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策略,包括妊娠的初步判断方法,以及科学饲喂的重要性和不同妊娠阶段的营养需求。根据母猪的行为变化判断妊娠,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母猪提供针对性的饲料,如配种后30天关键期的高蛋白饮食,后期胎儿加速发育期的哺乳母猪料调整,以保证胚胎健康发育和母猪的正常生长。

猪的疾病及治疗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养猪大国,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张,猪疾病风险增加。本文重点关注两种常见猪疾病:口蹄疫,可通过高免血清紧急治疗,特别是早期注射,破裂后可能需多次治疗;乳腺炎则需及时抗菌处理,同时强调弓形虫病防治措施,如消毒和防鼠,以及使用特定药物如磺胺间甲氧嘧啶和安乃近进行治疗。

猪常见疾病之传染性胸膜肺炎

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征性症状包括高热、呼吸急促、皮肤发红、咳嗽等。急性型病情严重,可能导致快速死亡,而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间歇性咳嗽和体重下降。防治上应注意猪舍环境的温度调节和通风,常用药物治疗包括氟苯和多西环素。

猪副嗜血杆菌病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影响2-4月龄青年猪,尤以断奶和保育期多发的疾病,常见于5-8周龄,发病率10%-15%,急性病例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关节肿大等症状,严重时可致50%死亡率。慢性病例主要影响保育猪,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生长受阻等,解剖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

小细节大漏洞——猪场日常生物安全防控

在猪场的日常生物安全管理中,料塔下的剩余饲料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在冬季食物稀缺时,这可能导致鸟类和老鼠聚集。这些小动物作为潜在的疾病载体,特别是非洲猪瘟,其携带和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较高。定期清理料塔下的余料不仅是维护猪场环境卫生的要求,更是确保猪场无生物安全威胁,降低非瘟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育肥猪生长的阶段如何判断温度是否合适?

这篇文章关注育肥猪生长过程中的温度管理,指出不同阶段的猪对温度有特定需求,过低可能导致疾病风险增加,如副猪链球菌感染;过高则影响生长效率并可能引发热应激。通过观察猪群的体表清洁度和躺卧习惯(如是否扎堆或在凉爽地方休息)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强调了温度控制在猪舍管理中的重要性。

分批哺乳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研究探讨了母猪产仔数增加对仔猪初乳摄取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分批哺乳策略来优先让低体重仔猪获得初乳。实验发现,分批哺乳虽然没有显著降低死亡率,但能提高低体重仔猪短期体重增长,且在高产母猪中效果更明显。然而,分批哺乳处理的仔猪在免疫球蛋白和脂肪酸组成上出现变化,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亚麻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浓度增加,导致胴体瘦肉率提高。这项研究揭示了分批哺乳对仔猪生长和脂肪代谢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在低出生体重仔猪中的表现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