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行情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谈生猪保供稳价:产能基础稳固 养殖亏损较去年同期减轻

近期,生猪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产能充裕,但市场供应与消费同步增长,导致亏损有所减轻。能繁母猪存栏虽略高于调控上限,但正在回调。预计猪价短期内将低位震荡,养殖场(户)应避免盲目压栏和增养,做好防疫工作。农业农村部将继续监测预警,稳定产能,配合储备调节,以保障市场供应平稳。

猪病渐起,生猪产能受损?专家:产能去化属正常节奏!

近期,猪病导致猪价低迷,部分猪企如牧原、温氏、新希望的销售数据公布。尽管存在产能去化现象,但专家认为属于正常节奏。饲料价格下跌引发部分养殖户补栏仔猪,但由于成本高、猪病风险等因素,补栏风险依旧较大。同时,生猪养殖盈利持续亏损,豆粕市场因需求疲软和成本回落而价格下跌,预计后续进口大豆到港将加剧供强需弱的市场特征。

行业风向标丨非洲猪瘟或卷土重来,关注生猪新周期到来

2023年生猪行业预计量增价平,有望实现正常盈利。新五丰以轻资产模式扩张产能,温氏股份猪价好转,出栏增长明显;巨星农牧通过一体化养殖提升防疫和效率,成本领先;牧原股份通过疫病净化和成本优化显现优势。行业整体面临成本抬升,但优质企业有望维持盈利并加强竞争力。

受非瘟波及,能繁母猪淘汰节奏加快,对后期猪价利好空间有多大?

由于非瘟疫情的影响,能繁母猪的淘汰速度加快,这可能导致生猪供应减少,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猪价,因为产能恢复的放缓会支撑市场供需。然而,短期内猪价可能仍受亏损、环保压力和仔猪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养猪业的去产能过程和市场动态对后期猪价走势具有关键作用。

猪价、粮价预警!3月12日,全国生猪、玉米、小麦挂牌价格更新!

3月12日,国内猪粮市场行情分析:猪价震荡回调,受需求不振影响,价格继续下跌;小麦止跌反弹,但由于面粉需求疲软,价格仍以底部震荡为主;玉米价格底部僵持,东北市场因粮源减少而偏强,华北黄淮地区则震荡偏强;生猪价格跌势反扑,需求不足导致市场情绪恶化,预计短期内维持弱势连跌。

养猪不香了?屠宰行业大变革来了!农业农村部:暂停一批非瘟无疫小区资格

养猪行业正在经历大变革,龙头猪企如牧原转向屠宰业务,双汇凭借品牌优势保持市场地位。农业农村部暂停部分无疫小区资格,天邦食品计划通过定增提升养殖效率。猪价下跌推动企业降成本,豆粕价格暴跌引发饲料降价潮。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猪好多网。

3月1日起,猪价、粮价突变?中央一号文件定调:上涨大局已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重点关注猪价和粮价,尤其是19日外三元猪价和玉米、小麦收购价。国家可能启动猪肉国储收购以调控市场,确保农民种地收益。文章强调了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大,以及对农户收益增长的预期,同时提醒大家国家政策为农户提供了保障。

“成本大战”席卷生猪养殖业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2022年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导致企业业绩分化明显,成本控制成为行业竞争核心。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分别盈利和亏损,显示规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2023年,养殖企业聚焦成本降低,目标控制在16元/公斤,如牧原股份、新希望等。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是产能管理的关键,官方政策强调稳产保供和调控责任。过度产能可能导致市场供应过剩和价格下跌,企业需理性评估扩产,防止产能过剩带来的灾难。

猪价大涨10.96%,籼稻行情“翘首”,豆粕价格频变脸,发生了啥?

2月猪价涨幅达10.96%,受春节后消费淡季和市场情绪影响,猪价出现短期大涨。籼稻市场价格走强,但面临稻谷拍卖和粳米竞争压力。豆粕价格震荡偏弱,进口大豆供应增加,美豆出口压力导致国内豆粕价格下跌。总体上,各市场受供求关系、政策调控及季节性因素影响,行情波动较大。

2月21日,猪价“变了天”,玉米、小麦“滑梯”下跌,发生了啥?

本文分析了2月21日国内生猪市场行情,猪价因屠企压价和消费淡季而下跌,猪价重心下移至7.74元/斤。同时,小麦价格重心下移,制粉企业报价普遍跌至1.5元/斤左右,玉米价格虽有跌势反扑但受建库压力和气温影响,市场供应强于需求。整体来看,粮食市场短期内保持偏弱,但下跌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