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母猪产后三联症

母猪产后三联症,包括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产后不吃综合症,是影响母猪健康和繁殖效率的重要问题。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消毒、改善饲养环境、预防感染(如蓝耳、圆环病毒),做好产前产后消炎,如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林可霉素,以及添加产后康等营养补充剂,以降低淘汰率,保障猪场收益。

产房分娩管理

本章详细讲解了产房分娩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分娩诱导(使用前列腺素和氯前列烯醇促使母猪分娩), 分娩观察(监测母猪分娩进度、仔猪护理和健康检查), 以及科学助产(处理难产情况)。通过这些措施,确保母猪顺利分娩并为仔猪的健康打下基础,同时关注母猪产后恢复和饲养管理。

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

该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文章强调了规模化猪场中此病的高发性和混合感染的可能性,以及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问题。作者提出了通过疫苗免疫预防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综合防治策略。在现代集约化养猪中,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来控制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发生。

猪副嗜血杆菌的流行特点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猪只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流行无明显季节性,断奶后小猪和架子猪易感。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消瘦等,可导致多发性炎症,如胸膜炎、腹膜炎等。防治措施包括隔离病猪、改善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及药物治疗。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初产猪需提前免疫。

传染性胃肠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传染性胃肠炎在仔猪中常见,表现为水样呕吐和黄色腹泻,与年龄有关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较高。地方流行性TGE症状较轻,常见于大猪场,死亡率较低,尤其在温暖条件下。潜伏期短,传播迅速,容易在冬季流行。猪场需注意与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和球虫等疾病相区分。

后备母猪的配种要求

本文介绍了后备母猪的配种要求,包括隔离驯化期、适宜的首配日龄(210-230日龄)、首配体重(130-140kg)、背膘厚度(16-18mm)、发情次数(3次)等关键指标。同时,详细探讨了影响发情的因素,如发情时间、公猪选择、刺激频率、光照、健康、营养和环境因素等,以确保后备母猪的高效利用和生产性能。

急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本案例分析了一起2023年3月发生在西南地区育肥场的急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猪群在温差较大、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发病,临床症状复杂,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通过调整环控参数、药物治疗(如复方阿莫西林、氟尼辛葡甲胺等)及加强饲养管理,最终控制了疫情并降低了经济损失。案例提醒养猪业者注意季节性气候变化对猪舍环境的影响,及早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乳猪腹泻

本文介绍了各种猪病的症状和识别要点,包括乳猪和保育猪的腹泻、各种肠道疾病、繁殖障碍、皮肤神经症状、全身性疾病、咳嗽喘息喷嚏以及呕吐、跛行等症候群。此外,还涵盖了高烧不退和失明等特殊症状,帮助养猪者识别和预防猪只健康问题。

麦粒、麸皮对养猪的价值极高,但这些注意事项你不一定知道?

麸皮富含粗蛋白质和矿物质,特别是磷,适合作为猪和家畜的精饲料,对怀孕母畜和种公畜有利。其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优于玉米和麦粒,但缺乏维生素A和D,喂食时需注意补充。作为母猪饲料,麸皮能防止便秘和保持乳汁健康。对于育肥猪,麸皮的添加比例应控制在日粮的20%以下,断奶后子猪不超过10%。本文摘自安徽猪网,猪博士平台提供养猪学习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一种在猪中测试无死亡病例的非洲猪瘟疫苗候选品,该疫苗通过删除病毒的高致病基因以引发免疫反应。研究显示,接种疫苗的猪只在感染后全部存活,有望缓解全球猪肉业遭受的经济损失。然而,商业化仍面临技术、监管和财务挑战,需要更多数据支持。非洲猪瘟对全球猪肉业影响巨大,但这项新成果预示了控制和预防该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