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为什么现在猪伪狂犬越来越常见?如何防治

伪狂犬病是一种影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对猪造成繁殖障碍和高死亡率。防治措施包括紧急免疫接种、隔离封锁、加强生物安全、提高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疾病普遍的原因包括不良引种、种猪带毒、易感动物多及免疫忽视。提高防范意识和做好防控是猪场净化的关键,尤其在当前猪价低迷时,保障猪只健康尤为重要。

如何判断猪是病毒性腹泻还是细菌性腹泻

猪腹泻是一种常见且难治的猪场疾病,主要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两类。病毒性疾病如猪瘟、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会导致大面积爆发;细菌性腹泻包括大肠杆菌、猪痢疾、猪梭菌性肠炎等,以及寄生虫(如球虫)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特点是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7日龄仔猪易受重创,冬季和春季高发。大肠杆菌腹泻则表现为产房黄白痢和仔猪水肿病,通过粪便传播。防控猪腹泻的关键在于控料降挡、使用全价料和适当药物治疗。

复杂猪病如何做出正确的诊断

近年来,中国猪病防控面临老疫病回潮、新病种增加、混合型感染复杂、呼吸道疾病加重、细菌寄生虫病危害上升等问题。解决之道在于综合诊断,结合现场与实验室检测,制定科学防治策略,重点关注复杂重感染猪病的控制,通过保健预防、生物安全体系、疫苗合理使用和科学饲养管理来保障猪只健康。

冬季猪场常见腹泻症状比较

冬季猪场易发多种腹泻病,如仔猪红痢(C型产气荚膜梭菌)、仔猪黄痢(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白痢(大肠杆菌)、猪痢疾(猪痢疾密螺旋体)、猪副伤寒(沙门氏菌)、轮状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和猪球虫病。这些疾病各自具有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年龄和症状,如血样便、黄色黏液、灰白色浆糊粪便等,且伴随不同程度的脱水和器官病变。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诊断手段。

初生仔猪“不吃乳”是咋回事

本文介绍了初生仔猪的不吃乳症,包括其症状如无力吮乳、体征虚弱、体温下降等,治疗措施包括口服或腹腔注射葡萄糖水,以及预防措施如加强母猪后期饲养、保持适宜环境温度和哺乳管理,以防止低血糖并确保仔猪健康。

【养奶牛必看】影响牛奶固有酸度的因素(二)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奶牛养殖中的营养和酸碱平衡问题,指出日粮中蛋白质过多、能量不足可能导致瘤胃内氨的利用效率低,血氨浓度升高,同时奶农为了提高产量可能过度添加碱性物质如NaHCO3,造成酸碱失衡和阴阳离子不平衡。日粮阴阳离子差(DACD)的变化会影响奶牛的血液pH、尿液pH以及碳酸氢盐浓度,进而影响到牛奶的酸度。

牛乳体细胞含量与pH值的关系

牛乳pH值通常在6.322到7.413之间,与体细胞含量正相关。乳腺炎症和白细胞增加导致体细胞增多,体细胞数量与pH值有明确的关系:正常值6.4-6.6,体细胞20万-50万/mL对应pH6.6-6.8,50万-150万/mL对应6.8-7.0,150万-500万/mL为7.0-7.2,超过500万/mL时pH上升。pH检测能有效简化判断乳房炎,减少因客观因素造成的误判,提高检测的可信度。

酒精阳性乳对牛乳pH值的影响

研究对比了酒精阳性乳和非酒精阳性乳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中的表现,发现两者之间的阳性检出率和pH值差异不大,体细胞种类也没有明显变化。这表明酒精阳性乳与乳房炎的关联并非基于这些生理指标,而是强调了它们作为不同临床病症的独立性。隐性乳房炎对酒精阳性乳的影响不显著,可以通过pH值变化来区分这两种状况。

牛奶酸碱度变化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中的应用

在奶牛养殖中,尽管抗生素治疗降低了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但临床乳房炎和整体乳房炎的危害依然存在。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曾高达50%,主要通过检测牛奶pH值和体细胞数来诊断。国际上,每毫升牛奶超过50万个体细胞常被认为是隐性乳房炎的指标。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发病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被认为是关键策略。在革兰氏阴性菌和无乳链球菌控制方面取得进展,但整体防控措施还需加强。

【养奶牛必看】影响牛奶固有酸度的因素(三)

本研究关注奶牛健康状况对牛奶酸度的影响,包括乳腺炎症导致的酸度变化,以及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与酸度的关系。研究发现,乳蛋白含量越高,滴定酸度增加,而乳脂肪与酸度呈正相关,但超过一定范围时酸度会下降。气候因素,尤其是温度变化和非脂固体含量,对牛奶酸度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