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为什么提倡“全进全出制”?(四/完) 本文讲述了肉鸡养殖中饲料转化率高以及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制度优势。全进全出制有助于疾病防控、饲养效率提升、鸡舍利用率提高,具有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的优点。文章强调了根据市场行情和饲料价格合理安排生产和出栏的重要性,并提醒读者尊重原作者权益。 技术 2024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467 浏览
年年防年年有!口蹄疫用这两种消毒药消毒最有效! 本文详细探讨了口蹄疫的传播环节和病毒特性,重点分析了酸碱类消毒剂在防控口蹄疫中的作用,如过氧乙酸的喷雾消毒和醋酸的熏蒸消毒,以及烧碱和生石灰在大环境消毒的应用。提供了一个针对小环境和大环境的综合消毒方案,强调生物安全措施在防止口蹄疫传播中的重要性。 技术 2024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66 浏览
仔猪圆环病毒与蓝耳病混合感染该如何治疗?别急,治疗方案来了 该文章描述了仔猪感染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道症状、腹泻、皮肤变化等,通过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确认诊断。疫病控制措施包括加强猪瘟和伪狂犬的免疫,调整疫苗接种时间,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以及改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文章强调了综合措施在控制猪只多重感染中的重要性。 技术 2024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89 浏览
猪为什么会得营养代谢疾病?如何防治? 本文探讨了动物营养代谢性疾病,特别是猪营养代谢病的起因,如饲料抗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平衡失调和不同生理阶段需求不匹配。猪营养代谢病的发病特点包括生殖机能下降、与生理阶段相关、病程长、非传染性、缺乏特征性症状。防治关键在于饲养管理,提供全价日粮,根据猪群需求调整日粮结构。 技术 2024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378 浏览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的一些临床新变化 本文描述了2023年新冠疫情在不同区域的扩散情况,强调了新病毒的复杂性,如气溶胶传播和‘麻花重组’病毒,但指出临床防控方案仍具有效性。虽然重组病毒带来了挑战,但并非本轮疫情的主要原因,混合感染与‘麻花重组’病毒需区分。文章提醒猪农关注生物安全,遵循官方和专家建议进行防控。 技术 2024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347 浏览
育肥猪生长的阶段如何判断温度是否合适? 这篇文章关注育肥猪生长过程中的温度管理,指出不同阶段的猪对温度有特定需求,过低可能导致疾病风险增加,如副猪链球菌感染;过高则影响生长效率并可能引发热应激。通过观察猪群的体表清洁度和躺卧习惯(如是否扎堆或在凉爽地方休息)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强调了温度控制在猪舍管理中的重要性。 技术 2024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417 浏览
小细节大漏洞——猪场日常生物安全防控 在猪场的日常生物安全管理中,料塔下的剩余饲料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在冬季食物稀缺时,这可能导致鸟类和老鼠聚集。这些小动物作为潜在的疾病载体,特别是非洲猪瘟,其携带和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较高。定期清理料塔下的余料不仅是维护猪场环境卫生的要求,更是确保猪场无生物安全威胁,降低非瘟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技术 2024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84 浏览
猪副嗜血杆菌病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影响2-4月龄青年猪,尤以断奶和保育期多发的疾病,常见于5-8周龄,发病率10%-15%,急性病例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关节肿大等症状,严重时可致50%死亡率。慢性病例主要影响保育猪,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生长受阻等,解剖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 技术 2024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77 浏览
猪的疾病及治疗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养猪大国,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张,猪疾病风险增加。本文重点关注两种常见猪疾病:口蹄疫,可通过高免血清紧急治疗,特别是早期注射,破裂后可能需多次治疗;乳腺炎则需及时抗菌处理,同时强调弓形虫病防治措施,如消毒和防鼠,以及使用特定药物如磺胺间甲氧嘧啶和安乃近进行治疗。 技术 2024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90 浏览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策略,包括妊娠的初步判断方法,以及科学饲喂的重要性和不同妊娠阶段的营养需求。根据母猪的行为变化判断妊娠,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母猪提供针对性的饲料,如配种后30天关键期的高蛋白饮食,后期胎儿加速发育期的哺乳母猪料调整,以保证胚胎健康发育和母猪的正常生长。 技术 2024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6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