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衣不下,母猪痛苦不堪,有什么解决办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母猪胎衣不下(胎衣滞留)的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胎衣不下主要与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和胎盘炎症有关,常见于饲料单一、缺乏矿物质及维生素A的怀孕母猪。文章还提供了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强调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以避免对仔猪发育和母猪再次受孕的影响。 技术 2024年10月30日 0 点赞 0 评论 370 浏览
母猪催奶良方! 本文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母猪催奶方法,包括使用胎衣、鲫鱼、黄豆豆浆、中药和鸡蛋等天然材料。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奶水量,确保仔猪获得充足的营养,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适合正在为母猪奶水不足问题发愁的养殖户参考。 技术 2024年10月30日 0 点赞 0 评论 264 浏览
猪场蓝耳病爆发的3个先兆,赶紧学学,你的猪还有救! 文章详细介绍了蓝耳病对猪场的危害及其预警信号,包括母猪流产率超过8%、返情增加及体温升高、猪群带毒率30%以上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大范围爆发等前兆,并提供农业部发布的高致病性蓝耳病临床诊断主要指标,帮助养猪户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技术 2024年10月30日 0 点赞 0 评论 191 浏览
猪场感染非瘟清场以后多久才能进猪?具体分析来了 本文详细探讨了猪场感染非洲猪瘟(非瘟)清场后多久才能再次进猪的问题。首先分析了非瘟病毒在不同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强调了高温、干燥、强酸强碱对病毒的灭活作用;接着介绍了猪场清场后的清洗消毒步骤,包括使用烧碱、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以及熏蒸消毒的方法;最后讨论了重新进猪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建议有条件的猪场进行环境采样检测,并考虑先引入哨兵猪以确保安全。文章还提醒猪场主反思和改进管理措施,避免重复感染。 技术 2024年10月30日 0 点赞 0 评论 213 浏览
农村规模猪场如何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性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强猪场生物安全和环境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包括猪场选址规划、环境控制、无害化处理、猪群管理和人员车辆控制等方面。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议,以确保生猪健康养殖和安全生产。同时强调了生物安全对国家总体安全和永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科学防疫、规范操作和依法治污等手段,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 技术 2024年10月30日 0 点赞 0 评论 266 浏览
冬季保育仔猪的饲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保育仔猪的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强调了保持适宜的猪舍温度和良好通风的重要性。文章还提供了针对不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包括使用特定药物组合应对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常见疾病。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防控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和生长性能。 技术 2024年10月30日 0 点赞 0 评论 364 浏览
新生仔猪初生就死?仔猪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本文详细分析了断奶前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挤压、虚弱、饥饿、疾病和寒冷等,并提供了降低死亡率的具体措施。文章强调了提高生产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仔猪出生后的关键三天内进行适当护理。通过改善仔猪的生存环境和加强母猪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仔猪的死亡率。 技术 2024年10月29日 0 点赞 0 评论 294 浏览
猪支原体与链球菌精确诊断与防控技术 本文详细介绍了两种常见猪病——猪链球菌感染和猪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临床特征鉴别及防治方法。猪链球菌感染主要表现为脑炎、败血症、关节炎等症状,多发于3-12周龄猪只;猪支原体感染则以肺炎、多发性浆膜炎为主,常见于保育及育肥前期猪只。文中还提供了针对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和常用药物,帮助养殖户有效防控疾病,保障猪只健康。 技术 2024年10月29日 0 点赞 0 评论 242 浏览
警惕!人畜共患病--炭疽 炭疽病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致病力强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感染,常见于农牧业发达地区,尤其是贵州、新疆、西藏等省份。患病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人类接触病畜或污染环境后也可能感染。炭疽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等类型。预防措施包括不接触疑似染疫动物、及时报告疫情、注意个人防护及加强养殖场的防疫措施。 技术 2024年10月29日 0 点赞 0 评论 238 浏览
汛期动物炭疽防控技术要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洪涝灾害后,如何加强炭疽疫源地的防疫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强化牛羊免疫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隐患、防止染疫动物流出、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以及做好相关人员的防护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疫情不扩散,保障公共健康和畜牧业的安全。 技术 2024年10月29日 0 点赞 0 评论 24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