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畜牧行业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下,我国畜牧行业短期内受调运困难和消费减少影响,如生猪短时调运有难度、肉鸡补栏受阻等。但鉴于养殖周期较长,长期来看供需难有实质性改变,猪价、鸡价可能下滑但空间有限。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国家保障供应,市场行情受舆论导向和消费抑制影响,但未来随着形势好转,畜牧产品行情将逐渐恢复常态。

周末生猪行情小结:屠企多未开工,市场成交不多

今日全国生猪市场开工不一,规模企业北方多未开工,南方部分开工但量低。价格保持稳定或略有调整,主要地区良杂猪、外三元出栏价在30-42元/公斤不等。屠宰企业计划逐渐启动,但实际出栏量少,受政策影响出栏积极性不高。随着屠宰企业开工,市场成交增多,但因开工率低、采购量不大,存在短时价格回调风险。

猪价再涨!2020年将延续其“涨势”?

中国猪价在经历两天的小幅上涨后,华中地区略有下跌,但其他地区仍呈现下跌趋势。福建省取代广东省成为新晋猪价冠军,与海南省价差较大。市场补栏积极性增强但供应短缺,种猪、仔猪价格上升,普通养殖户面临压力。预计猪价将受活禽替代、猪肉需求增加、运输成本提升等多因素影响,2020年仍是生猪市场旺年,但养猪人需谨慎应对挑战以抓住收益机会。

猪价飘红迎“暴涨”,“火箭猪”即将到来?何时下跌?看完清楚了

春节期间,猪肉价格因超市去皮五花肉上涨至35元/斤以上,甚至超过年前羊肉价格。猪价在2月1日暴涨,全国多地飘红,但受假期推迟、屠企开工不足及生猪调运困难等因素影响,猪价上涨但幅度不大。短期内猪价可能继续上涨,但随着生猪调运改善和产能恢复,预计猪价将出现下跌调整。大家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请在留言区分享。

猪价下跌,肉价回落,能跌成“白菜价”吗?看完有数了!

春节期间,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受节日消费减少、冠状病毒疫情导致的聚会取消和运输限制等因素影响。预计短期内猪价和肉价难有起色,但仍保持在一定价位,而非白菜价水平。随着节日过去和疫情好转,3月份可能将迎来价格转机。

1月31日猪价:跌势收紧,华中、西南开涨,美国研制出非瘟疫苗?

近期,因疾病影响生猪价格出现了波动,全国多地涨跌不一。虽然部分地区如华中和西南有所上涨,但年后通常为消费淡季,加上疫情导致供应不足。美国研发的非瘟疫苗进展显示希望,但商业化前还有工作。短期内,生猪价格可能维持在高位震荡,长期看,非瘟疫苗的上市对恢复生猪生产至关重要。

2020:不但缺猪,还要缺肉!

2020年的中国猪业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疫苗研发、产能恢复、存栏波动、上下游企业变革等。文章探讨了猪瘟疫苗的期待与需求、存栏上升的阶段性特征、猪场生存策略以及动保、饲料和设备行业的变革趋势。播恩集团将实施新营养与新服务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总结来说,这是对后非瘟时代猪业发展和相关行业转型的深度观察与预测。

疫情下的养鸡户:饲料最多撑到正月十五,鸡再卖不出去资金链就断了

湖北省宜昌市的养殖户易忠华面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的活禽交易禁售和饲料运输困难,他担心疫情下资金链断裂和销售模式变化可能带来的亏损。全国多地暂停活禽交易和集中屠宰模式转型,可能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养殖户们不确定集中收购价格和未来市场走向,易忠华甚至考虑放弃养殖转为打工。

2020:这两类猪场发展更好

2019年非洲猪瘟对中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行业重塑和机遇。2020年,随着对非瘟理解的提升,生猪存栏将恢复,猪价高位运行促使企业加入补栏。自繁自养模式和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成为后非瘟时代的关键词。兽药动保需求下降,而种猪和精液需求上升,反映了行业对疾病防控和高质量种源的重视。中小猪场和大型农牧企业凭借不同的优势将在非瘟时代取得发展。

生猪周评:春节支撑 猪价出现上涨

本周国内生猪价格呈现北降南涨态势,受春节临近与市场休市影响,东北猪价下滑,南方供应紧张,白条猪肉价格小涨。饲料价格方面,玉米、豆粕微涨,麸皮微跌,整体影响饲料均价微涨。预计春节期间生猪饲料价格稳定,全国生猪出栏均价或先稳后降再盘整,春节过后需求减少,南方可能降后反弹,全国均价预计降至37.00-37.10元/公斤。未来三周市场交易逐渐恢复,猪价走势将更趋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