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农业农村部公布最新数据,繁母猪存栏、生猪存栏、上半年出栏,存栏2连增!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二季末生猪存栏量4.3亿头,能繁母猪4277万头,猪价回升标志新一轮猪周期开始。上半年全国肉类产量增长,尤其猪肉增产,但禽肉下降。二季度生猪存栏虽减少,但出栏量增长,母猪存栏止跌。虽然上半年出栏量同比大幅增长,但受餐饮消费疲软影响,市场仍呈现“缺猪”现象。猪价短期上涨,但长期上涨动力不足,因存栏量仍处于高位,能繁母猪产能去产能效果显现。

夏季贩运猪苗这样做可降低损失,养猪人赶紧学起来

本文描述了新购仔猪在长途贩运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应激问题,如眩晕、高湿高热、挤压、饥饿缺水等,以及这些应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针对这些情况,文章提出了预防措施,如加强防暑、设置防护、途中护理、隔离观察、及时治疗和使用抗应激产品等,以降低仔猪的疾病风险,保证其健康成长。

仔猪不吃开口料怎么办?仔猪补料、诱食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种猪养殖过程中早期补料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教槽时间(7天后)、使用圆形料槽、通过诱食或抹料的方式引导仔猪接受开口料。强调了循序渐进、少喂勤添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如控制喂食频率、保持饲料新鲜、环境卫生和仔猪保暖等,帮助饲养员解决仔猪不吃料的问题。

小心你是白干了!快看猪场石灰消毒的三大误区!

文章揭示了养殖管理中关于生石灰使用的三个误区:一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会失效,应现买现用;二是一次性撒在入口处无法持续消毒,应设置消毒室并定期更换消毒药物;三是直接撒在地面会伤害猪只,应出栏后用石灰乳涂刷猪舍。正确的做法是科学合理地运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保障猪只健康和环境卫生。

暴雨过后猪场注意做好四方面消毒

文章讲述了暴雨过后猪场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地势较低的猪场,应对积水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猪病风险。建议从猪舍清理、化学消毒、猪群健康、外围环境修缮、防鼠灭蚊和人员物资消毒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处理,并提出使用菌查查评估消毒效果。

母猪产后减食、奶少咋办?应对措施都在这里

这篇文章讨论了母猪产后减食的原因,如营养不均衡、过度疲劳和吞食胎衣等,同时提供了预防措施,如孕猪营养搭配、饲料调整、运动增强体质等。针对不同的减食原因,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调整饲料、补充钙磷、注射葡萄糖酸钙等。文章还关注了母猪产奶量不足的问题,提出通过调整日粮、中药治疗和改善营养等方式来解决。对于多胎母猪,特别提到了寄养和高能量饲料的使用策略。

母猪几种常见繁殖障碍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建议收藏!

该文章详细介绍了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如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和布鲁菌病,涉及疾病对母猪胎儿发育的影响、不同阶段的感染后果,以及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诊断特征和防治方法。防治措施强调了疫苗接种、检疫和环境控制等综合手段。

怎样判断猪群有回肠炎?怎么治疗?

猪回肠炎是一种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肠道疾病,主要影响保育小猪,症状包括鲜红色血便、粪便形态变化和腹泻。预防上可定期添加金霉素,治疗则使用支原净等药物,通常需连续15天,因为病原菌寄生在细胞内,需要药物长时间作用。同时,其他药物如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等也可用于回肠炎的治疗。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猪场管理者及时诊断和控制疾病,提高猪只健康和养殖效益。

母猪有这8个表现,基本就确定要产仔了!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母猪的行为和生理变化来准确预判产仔时间,包括母猪的食欲变化、攻击性增强、产前准备动作(如衔草、拱地、排尿等)、腹部特征、挤奶水的迹象、阵缩以及破羊水的出现,这对于规模场的接产员来说是一项重要技能。

新型重组猪流感病毒可人畜共患病传播?不必过于担心!

新闻报道指出,猪流感在国内常见且易防控。中国的一项研究发现H9N2禽流感病毒正在感染猪,并与猪流感病毒发生重组,存在人畜共患病的潜在风险。研究人员检测到不同类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其中H1N1和H9N2病毒片段的重组可能增加病毒在人类中的复制能力,提示需要对基因4型欧亚禽样H1N1病毒及其重组流行潜力进行进一步评估。H9N2病毒的内部基因可能促进人畜共患病传播,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