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席卷欧美亚三大洲!国外大量扑杀禽类,国内白羽鸡苗涨幅超过300%

欧美亚爆发严重禽流感导致全球禽业受创,中国虽未受影响,但祖代白羽肉鸡进口减少引发鸡苗价格上涨。中国作为全球蛋品出口大国,受益于禽流感影响较小,出口量增长。然而,进口禽肉及副产品成本因疫情和汇率波动上升,未来可能影响进口规模。同时,尽管祖代种禽进口受阻,但由于国产化程度高,整体影响有限。

预警!11月18日,调价后生猪、玉米、小麦挂牌限价,冰火两重天!

2022年11月18日,国内农产品市场呈现鲜明对比,猪价止跌上涨,生猪市场受腌制腊肉预期影响情绪升温,部分地区猪价走强;而小麦价格则跌势反扑,华北、河南等地企业降价,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物流改善影响;玉米价格走势分化,东北地区因供需紧张维持高位,华北黄淮地区因本地玉米质量高企而窄幅调价。市场分歧主要集中在供需变化和预期调整上,预计短期猪价易涨难跌,但猪肉消费和养殖出栏压力可能导致反弹有限,警惕潜在下跌风险。

11月18日猪价“起飞”,涨势向南传导!小麦、豆粕承压下行,咋了

11月国内农产品市场分析:生猪市场猪价上涨,受腌制腊肉预期和天气影响;小麦价格承压下行,国际粮价波动影响国内麦价;豆粕行情南北分化,华东地区回调明显,广东受库存和天气影响价格高位。猪价涨势向南传导,但受猪肉价格预警与消费预期影响,上涨空间有限,存在下行风险。

警惕!部分省份30%出栏猪源流入二次育肥市场,官方宣布必要时加大放储,29地猪价已下调

近期,中国部分地区,尤其是河南和山东,有30%的出栏生猪进入了二次育肥市场,导致市场上实际屠宰量减少,猪价一度上涨。面对这一情况,官方发改委宣布将根据需要加大猪肉储备的投放力度,特别针对压栏惜售、二次育肥集中的省份,已下调猪价的措施已在29个地区实施,以稳定市场价格和消费预期。这表明政府正在积极应对市场供需变化,防止猪肉价格过快上涨对民生造成影响。

上海兽医研究所:开发出一款有前途的非洲猪瘟备选苗

中国农科院的研究团队在《Emerg Microbes Infect》杂志上报告了他们开发的一种五基因缺失的非洲猪瘟弱毒株(ASFV-GZΔI177LΔCD2vΔMGF),该病毒在猪体内表现出完全减毒性,不转化为带毒株,并能产生免疫。尽管早期的ASFV-GZΔI177L疫苗存在安全问题,但新开发的弱毒株在保护效率和安全性之间取得了平衡,可能成为控制非洲猪瘟的新候选疫苗。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估了其保护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显示ASFV-GZΔI177LΔCD2vΔMGF显示出较低的不良反应和病毒血症,具有遗传稳定

农业农村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

农业农村部召开视频会议,强调防控畜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重要性,指出疫情高位且防控形势严峻,要求各级部门落实综合策略,推进净化和无疫创建,加强疫苗研发与宣传引导,扎实做好秋防与动物疫病防控,同时部署明年春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