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国家发改委: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 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49.76元

财联社11月13日数据显示,全国猪料比价上涨至4.34,头均亏损扩大至49.76元。猪价先涨后跌,受养殖单位惜售和市场疾病影响,价格下滑。下周气温下降可能带动家庭灌肠,屠宰企业开工率提升,预计猪价短期小涨后将震荡偏弱,市场对后市信心不足。猪博士平台提供行业信息供养猪人参考,非投资建议。

国家发改委: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 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49.76元

财联社11月13日数据显示,全国猪料比价上涨至4.34,导致生猪养殖面临49.76元的头均亏损。本周猪价先涨后跌,受养殖单位惜售和市场出栏情绪影响。预计下周气温降低可能导致家庭灌肠增加,屠宰企业开工率可能提升,但猪价将呈现小涨后震荡偏弱的态势,行业对后市信心不足,提醒养猪人注意市场动态。文章内容强调了市场因素对猪价的影响和版权声明。

华创证券:产能去化有望加速且持续性较强 生猪板块未来半年行情可期

华创证券报告指出,猪价在弱预期下可能持续去化至明年上半年,受此影响,生猪板块迎来布局窗口。动保方面,猪价回暖带动动保企业三季度经营改善,非瘟疫苗研发是重要投资机会。同时,白鸡行业短期引种或中断,长期景气可期,动保和种植链也有相关投资亮点。宠物出口业务也重回景气,值得关注。然而,报告也提示了相关风险,如价格波动、疫病爆发和宏观经济风险等。

猪价为何又现“跌跌不休”,未来猪价走势如何?专家解答

本文探讨了近期猪肉价格的下跌趋势,分析了供应端的充裕(出栏量增加,进口冻猪肉量增长,产能过剩),需求端的季节性变化(腌腊消费增长)以及养殖成本的影响。专家预测,由于供应充足,猪价在明年初可能上涨但上半年存在下跌风险,而下半年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猪价将逐渐回升,但整体上涨空间有限。建议养殖场适时出栏,适度压缩产能。

解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本文解读了《史上最严》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原因,强调了在确保源头可追溯、全过程质量管理、问题产品报告召回、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以及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严格规定。条例旨在提升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并对生猪屠宰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处罚措施。同时,强调了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特殊情况。

12涨!猪价悄然“变脸”,上涨又是“一日游”?短期猪价或以波动上涨为主

11月生猪市场呈现复杂走势,价格先涨后跌再反弹。受立冬后猪肉消费旺季和腌腊需求影响,猪价止跌上涨。尽管屠企开工率提升,但猪肉消费并未完全提振,受经济下行、竞品替代等因素限制。预计11月中下旬猪价将以波动上涨为主,12月可能达到阶段性高点,预测15.5-16元/公斤。

仔猪价格连跌9周!未来猪价走势如何?专家预计元旦前将季节性上涨

近期猪价持续走低,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1月7日全国猪肉价格下跌8.3%。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预测元旦前猪价上涨,但明年上半年存在下跌风险,主要因供给充裕和消费短期下降。养殖行业已转为微幅亏损,但龙头企业的成本有望降低。专家认为,由于供给过剩,明年上半年猪价看淡,短期上涨空间有限,建议养殖场适时出栏并适度压缩产能。

猪价止步4连降,“涨价潮”来袭?机构:4季度谨慎看涨!

2023年11月13日全国生猪价格止跌上涨,北方市场因养殖惜售和消费支撑增强而猪价走高,南方市场受降温不明显和腌腊利好未启动影响,猪价承压。短期内呈现'北涨南稳',猪价重心缓慢上移,但四季度猪价谨慎看涨,空间有限。11月底至12月初南方腌腊需求预计增加,支撑猪价,但年末猪出栏高峰和供应压力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受限。

这轮非瘟损失多少母猪?这一轮非瘟对明年猪价有没有影响?

2022-2023年期间,中国母猪存栏因非瘟大幅度减少,尤其集团场损失后迅速补栏。非瘟主要通过消毒不到位、人员车辆污染和周边环境传播。集团猪场检测显示外来收猪车辆和物资是高风险点。非瘟症状以野毒为主,无典型表现,防控手段包括频繁检测、生物安全措施、提升猪群健康和快速反应。专家预测,2023年猪价将受母猪存栏下降、经济复苏和行业资本调整等因素影响,预计有所上涨,但幅度不会太大,消费者饮食结构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将限制价格涨幅。

一些非瘟的近况〡抗非瘟药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官方发布防控指南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2023年秋冬季生猪疫病防控技术要点,强调了临床巡查、疫苗免疫、卫生消毒等8个防控要点。华中农大陈焕春院士团队在抗非猪瘟药物研究上取得进展。同时,香港本地猪场检出部分阳性,但信阳市经检测均为阴性,未发现疫情。这些信息来源于农业农村部、财联社等,旨在提供参考,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