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市场人士:生猪市场将回归理性!四季度供应增长的驱动有哪些?

2022年10月18日,霜降期间,生猪价格从高位回调,分析师认为头部企业稳定出栏有助于市场平稳,避免价格大起大落。猪价上涨原因为二次育肥、压栏、年底消费旺季预期、节日需求和供给减少。随着产能增加和出栏量的恢复,四季度预计猪肉供应增加,价格将在高位区间震荡,养殖企业应合理调整出栏策略以应对市场波动。

国家发改委:预计短期猪价或呈现震荡走低趋势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全国猪料比价下降,导致养殖头均亏损扩大。五一假期期间,消费增加带动猪价短暂反弹,但节后随着消费回落,市场供需矛盾再现,预计短期猪价将震荡走低,均价可能微幅下降。文章强调内容为市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猪价陡然“变脸”,蛋价大跌“熄火”【今日行情】

10月20日,猪价筑底回升后出现下跌,主要受二次育肥市场情绪回落和冻肉库存压力影响。鸡蛋价格大幅下跌,产区和销区报价均下降,供应宽松与需求疲软导致市场震荡偏弱。产区挺价情绪和天气因素影响下,蛋价暂时稳定,但需求跟进不足,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解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本文解读了《史上最严》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原因,强调了在确保源头可追溯、全过程质量管理、问题产品报告召回、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以及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严格规定。条例旨在提升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并对生猪屠宰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处罚措施。同时,强调了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特殊情况。

年内第三批猪肉收储工作即将启动 年末猪价如何演绎?

中信建投研究报告指出,国家发改委与相关部门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旨在通过稳定市场情绪和提振信心,防止猪价过度下跌。尽管腌腊季节需求提升,但由于今年天气影响消费提振有限,且市场供应宽松,预计2023年猪价将继续维持区间震荡,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文章内容强调了市场分析和非投资建议性质。

能繁母续回调1不及预期,未来9个月预计出栏生猪超5.2亿头

2023年10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10个月回调,但仍超正常保有量2.7%。尽管生猪出栏量下降,但存栏量稳中有升,预计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出栏量将维持高位。猪场生产效率提高,疫病防控加强,但新生仔猪数量的波动可能影响春节后的猪肉供应和市场行情,养猪行业面临继续亏损的风险。

仔猪水肿病是咋回事?

猪水肿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疾病,常见于断奶仔猪,主要症状包括神经性颤抖、抽搐、体温升高和水肿等。该病通常由于断奶应激、饲料变化和环境卫生差诱发。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包括抗生素和中药方剂。预防方面,强调饲养管理,如逐步断奶、合理饲料搭配和环境卫生控制。

农业农村部最新表示!后续生猪养殖可能实现扭亏为盈!

2024年04月21日全国外三元猪价涨至15.11元/公斤,内三元和土杂猪价格下跌。玄田算法预测未来猪价,4月22日至24日价格有所波动。市场分析显示,随着去产能效果显现,生猪供需有望改善,但短期内猪价以震荡趋稳为主。

刚跌又涨,端午的猪价可能要“飞”!

近期猪价上涨势头明显,半个月内涨幅超过10%,并且预期在端午节前将进一步上涨。看涨情绪浓厚并且二次育肥减少了生猪供应。然而,与此同时,消费情况并未明显改善,猪价上涨过快可能会带来消费风险和育肥风险,并可能透支后期市场行情。猪价上涨也带动了肉价上涨,如果超出市场接受范围,可能会抑制猪价的进一步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