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双汇发展加速布局养殖业,提升产业链协同优势

双汇发展在12月3日发布的公告中详细介绍了其在生猪和肉鸡养殖业的战略布局,旨在通过提升养殖产能和优化设施,增强产业链协同效应,推动肉类产业的多元化和规模化发展。公司积极扩大生猪养殖产能,重点布局河南、广西和辽宁等地区,并建设了多个现代化楼房养殖基地。2024年1月,双汇南宁牧业生猪产业化项目正式投产,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生猪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国家统计局:7月下旬生猪价格19.4元/千克,玉米和豆粕价格继续下跌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8月4日发布的数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4年7月下旬与7月中旬相比,13种产品价格上涨,36种下降,1种持平。其中,生猪价格连续3旬上涨,达到近19个多月最高价;玉米价格连续2旬下跌,为近5旬最低;大豆价格略有上涨;豆粕价格连续6旬下跌,达到近4年最低。本文整理自国家统计局和大畜牧网的数据,仅供读者参考学习。

坐滑梯!猪价南北“绿油油”!附:10月17日猪价

文章分析了10月中下旬生猪市场的价格走势,指出近期猪价上涨后劲不足,短期内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然而,随着月末消费改善和二育入场增加,猪价有望‘由跌入涨’。文章还探讨了当前市场存在的利空和利好因素,包括猪肉消费需求、集团猪企和散户猪场的出栏情况、以及二育支撑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市场趋势进行了预测。

Mysteel解读:冬至节气前后,生猪价格该有哪些生动演绎?

本文介绍了冬至这一重要节气及传统节日的背景,探讨了其对猪肉消费和生猪市场价格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供需变化、人口基数增长缓慢、竞品肉类替代等因素导致旺季不旺的现象,并详细描述了11月至12月期间生猪价格的波动情况。同时,文中也提及了未来需求预期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

涨,涨,涨,猪价“涨不停”!附:1月25日猪价

本文分析了春节期间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尽管月初猪价短暂拉涨,但受供应压力和需求缓慢影响,猪价承压下跌。小年后,由于寒潮天气、出栏节奏放缓以及需求增加等因素,猪价逆势拉涨。文章详细探讨了支撑猪价上涨的原因,并预测春节期间猪价将维持弱稳偏强的走势。

为什么我国不出口猪肉赚钱,反而在大量进口猪肉?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选择大量进口猪肉而不是出口,可能是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口政策可能限制了种猪和活猪的出口,以保护国内养猪业,同时实施的关税调整(如提高进口关税至12%)旨在鼓励国内生产以稳定国内猪肉价格。进口猪肉可能是因为国内市场需求、生产成本、国际市场供应竞争力以及政策导向,确保国内消费者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重磅!2023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养猪人需重点关注这十条…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强调了生猪产能调控、种业振兴、粮食安全、饲用豆粕减量、农业设施现代化、绿色农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对养猪人提出了重要政策指导,包括深化种业行动、强化能繁母猪调控、保障粮食生产、扩大大豆种植以及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非洲猪瘟疫苗将进入扩大临床和生产性试验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进展顺利,已完成环境释放试验阶段,结果显示疫苗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和传播。下一步将扩大临床试验范围,并计划进入疫苗生产性试验和相关申报流程。

预警!11月18日,调价后生猪、玉米、小麦挂牌限价,冰火两重天!

2022年11月18日,国内农产品市场呈现鲜明对比,猪价止跌上涨,生猪市场受腌制腊肉预期影响情绪升温,部分地区猪价走强;而小麦价格则跌势反扑,华北、河南等地企业降价,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物流改善影响;玉米价格走势分化,东北地区因供需紧张维持高位,华北黄淮地区因本地玉米质量高企而窄幅调价。市场分歧主要集中在供需变化和预期调整上,预计短期猪价易涨难跌,但猪肉消费和养殖出栏压力可能导致反弹有限,警惕潜在下跌风险。

非瘟以来中国养猪业的生产成本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对非洲猪瘟爆发前后养猪业的成本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饲料成本因猪瘟防控措施上升,人力成本下降,而医疗防疫和其它成本因防控需求增加。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规模猪场在成本上的变化趋势,对于理解疫情对养猪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