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生猪价格强势反弹破6元/斤,多重因素推动回暖但风险犹存

近期全国生猪价格强势反弹,外三元均价突破6元/斤,涨幅超11%。本轮上涨受需求回暖、养殖户惜售、集团场缩量挺价及二次育肥入场等多重因素推动,但产能过剩、冻品库存高企和消费承接力不足仍存风险。建议养殖主体逢高出栏,科学应对年底市场波动。

深秋猪市“冰火两重天”:价格反弹背后的困局与破局之路

10月下旬生猪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猪价连续上涨突破12元/公斤,但上市猪企三季报普遍亏损,温氏、大北农利润大幅下滑。价格上涨源于供需短期错配与压栏惜售,而高成本、产能过剩和现金流压力仍困扰行业。本文深度解析猪价反弹背后的结构性矛盾,探讨大型企业与中小养殖户的应对策略,并展望行业未来向高效优质转型的趋势。

汛期非洲猪瘟防控八项关键措施

汛期高温湿热,非洲猪瘟易发高发,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上升。本文依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联合发布的防控指引,系统梳理八大关键防控措施,涵盖自繁自养、饲料安全、日常巡查、人员管控、疫情报告、科学免疫、环境改善和全面消毒等内容,助力中小规模养殖场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保障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政策加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资金、人才与组织化协同推进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在资金、金融、人才和组织化等方面出台多项政策。农业农村部明确将深化支持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生产经营能力与带动小农户增收能力。通过财政投入、信贷直通车、农业担保、‘头雁’人才培育、土地流转规范等举措,全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截至2025年,全国家庭农场超400万家,合作社逾210万家,联合社达1.5万家,带动近6000万成员实现合作增效。

养猪场咬尾危机:应激与营养,谁是“幕后推手”?

本文深入分析猪咬尾现象的成因,探讨其与应激反应及应激原的关系,揭示集约化养殖中环境、营养和心理因素对猪只行为的影响。从生理基础到营养调控,系统阐述猪应激综合症(PSS)与咬尾行为的关联,并提出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改善养殖环境来预防咬尾、提升猪群健康与生产效益的综合防控策略。

2025 生猪产业发展大会:破局多重挑战,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2025生猪产业发展大会在广东云浮圆满落幕,聚焦‘行稳聚共识,经验同分享,创新谋发展’主题,探讨生猪产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大会深入分析行业现状、科技创新、模式变革与政策调控,并展望‘十五五’时期产业四大趋势: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与品牌化,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农业农村部公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审查规范:卖猪精需合格采精种公猪不少于80头

2024年3月,《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出台,首次将猪精生产纳入许可管理。农业农村部发布第964号公告,配套推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审查规范》,明确猪精生产单位需拥有不少于80头合格采精种公猪,并规定祖代、父母代及商品代种猪场的规模要求。申请单位可通过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在线办理许可申请,提升办理效率。

科学防控猪场传染病:三大关键措施全面解析

本文系统阐述了猪场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策略,涵盖消毒管理、防疫制度建设、种群管理和药物干预四大核心措施。通过科学选址、严格消毒、封闭管理、自繁自养和合理用药,构建多层次生物安全体系,有效预防猪病传播,保障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

正确稀释弱毒疫苗:避免凉开水带来的免疫失败风险

本文揭示了在猪场防疫中使用凉开水稀释弱毒疫苗的危害,指出其可能导致疫苗失活和免疫失败。强调应使用专用稀释液如生理盐水、PBS缓冲液或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以确保疫苗效力,提升猪群免疫力,杜绝因操作不当引发的重大疫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