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2天下跌4毛6,猪价遇冷“一片绿”,下跌元凶找到!11月10日猪价

立冬后国内消费市场并未受节日影响,猪肉供应增加但成交不佳,屠企需求减小,生猪价格下跌,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降至14.5元/kg,部分地区甚至跌破低值。消费掣肘和养殖端内卷导致价格压力增大,冻品库存高影响屠企收猪。预计短期内猪价偏弱调整,但临近腌腊周期,需求可能有所提振。11月下旬市场心态可能改善,猪价或进入偏强运行阶段,需关注屠企开工率和出栏成交情况。

秋季猪容易得什么病?养猪人一定要注意这些病!本文讲解!

秋季气候多变,养猪人需关注猪群易患的流感、猪肺疫、蓝耳病、猪瘟、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疾病。做好猪病预防,包括环境管理、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如使用畜小牧产品增强猪群抵抗力,以减少经济损失。猪博士平台提醒,疫苗质量和防疫程序需严谨,以保障猪只健康。

重磅!抗非瘟病毒药物取得重要进展!警惕!该地突发非瘟!官方出台弱毒株防控技术指南!

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院士团队在抗非洲猪瘟病毒药物研究上取得突破,发现Brincidofovir对ASFV有体内外抑制活性。同时,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防控技术指南,强调了养殖场对弱毒株的防控措施。香港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强调了全球对病毒防控的警惕。

一些非瘟的近况〡抗非瘟药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官方发布防控指南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2023年秋冬季生猪疫病防控技术要点,强调了临床巡查、疫苗免疫、卫生消毒等8个防控要点。华中农大陈焕春院士团队在抗非猪瘟药物研究上取得进展。同时,香港本地猪场检出部分阳性,但信阳市经检测均为阴性,未发现疫情。这些信息来源于农业农村部、财联社等,旨在提供参考,非投资建议。

这轮非瘟损失多少母猪?这一轮非瘟对明年猪价有没有影响?

2022-2023年期间,中国母猪存栏因非瘟大幅度减少,尤其集团场损失后迅速补栏。非瘟主要通过消毒不到位、人员车辆污染和周边环境传播。集团猪场检测显示外来收猪车辆和物资是高风险点。非瘟症状以野毒为主,无典型表现,防控手段包括频繁检测、生物安全措施、提升猪群健康和快速反应。专家预测,2023年猪价将受母猪存栏下降、经济复苏和行业资本调整等因素影响,预计有所上涨,但幅度不会太大,消费者饮食结构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将限制价格涨幅。

猪价止步4连降,“涨价潮”来袭?机构:4季度谨慎看涨!

2023年11月13日全国生猪价格止跌上涨,北方市场因养殖惜售和消费支撑增强而猪价走高,南方市场受降温不明显和腌腊利好未启动影响,猪价承压。短期内呈现'北涨南稳',猪价重心缓慢上移,但四季度猪价谨慎看涨,空间有限。11月底至12月初南方腌腊需求预计增加,支撑猪价,但年末猪出栏高峰和供应压力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受限。

仔猪价格连跌9周!未来猪价走势如何?专家预计元旦前将季节性上涨

近期猪价持续走低,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1月7日全国猪肉价格下跌8.3%。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预测元旦前猪价上涨,但明年上半年存在下跌风险,主要因供给充裕和消费短期下降。养殖行业已转为微幅亏损,但龙头企业的成本有望降低。专家认为,由于供给过剩,明年上半年猪价看淡,短期上涨空间有限,建议养殖场适时出栏并适度压缩产能。

12涨!猪价悄然“变脸”,上涨又是“一日游”?短期猪价或以波动上涨为主

11月生猪市场呈现复杂走势,价格先涨后跌再反弹。受立冬后猪肉消费旺季和腌腊需求影响,猪价止跌上涨。尽管屠企开工率提升,但猪肉消费并未完全提振,受经济下行、竞品替代等因素限制。预计11月中下旬猪价将以波动上涨为主,12月可能达到阶段性高点,预测15.5-16元/公斤。

解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本文解读了《史上最严》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原因,强调了在确保源头可追溯、全过程质量管理、问题产品报告召回、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以及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严格规定。条例旨在提升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并对生猪屠宰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处罚措施。同时,强调了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