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猪周期”短期化趋势日益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猪肉产量增长,9月价格大幅下降,但猪周期下行导致养殖企业面临亏损压力。10月全国生猪产品价格继续下跌,消费者受益,但养殖端因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预警区间。养猪业面临消费市场、期货市场、国际和资本市场的复杂影响,规模化养殖成为主导,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猪周期短期化趋势明显,产能调控机制和规模化养殖有助于市场稳定。猪价下行期,行业利润率下降,成本管控和生产效率提升成为关键。养殖场户需避免误区,转向高质量发展和成本控制,以长期节本增效为目标。

19地猪价集体反弹,明天还能涨吗?附10月25日猪价

10月24日全国生猪价格出现回稳上涨,其中7.59元/斤为全国均价,19省份上涨,浙江最高价达8.11元/斤,新疆最低。供应端北方恐慌出栏减少,部分猪企挺价,南方市场供需博弈,白条价格跟涨不力。然而,下游需求增幅缓慢,屠企收购积极性不高,预计猪价上涨势头可能受阻。猪博士平台提供参考信息,非投资建议。

预警!猪价低价徘徊,鸡蛋下跌23%,豆粕再破“前低”【今日行情】

近期国内农产品市场表现疲软,生猪价格持续在7.5元/斤徘徊,受消费市场清淡、供应宽松及疫病影响,猪价反弹压力大。鸡蛋价格大幅下滑,产区蛋价跌破4.4元/斤,养殖利润空间收窄。豆粕市场因供需疲软和美豆出口增加预期,价格震荡下行,贸易商报价下跌。整体来看,市场供应过剩,养殖业补栏积极性低,预计11月猪价和蛋价可能有所改善,但豆粕市场长期供应宽松,价格仍偏弱。

生猪市场迎来传统需求旺季,猪价可能会回升?

四季度生猪市场进入传统需求旺季,但需求提振未兑现,存栏量高导致价格低迷。分析师预计四季度需求增量难超供应,供应增量增加但消费恢复力度不强,价格重心可能小幅上移。产能去化不足,养殖利润亏损但未见大规模退出,疫情风险和资金压力可能影响后期产能调整。农业农村部预计猪价回升但缺乏大涨基础,2024年春节后供应增长与需求收缩可能导致价格回调。

前三季度数据显现国内粮食、生猪供给充裕,四季度猪价或能回升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粮食市场在高位库存和稳定价格下与国际粮价形成对比,同时生猪市场供应充足,猪价低迷。文章强调了国内粮食安全战略方针的重要性,包括激发农民种地积极性、耕地保护、优化产业链和科技创新。对于生猪养殖,专家建议认清市场形势,备足粮草,防病防疫,并提升内部管理以应对市场变化。未来,政策和科技创新将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猪价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猪价“变脸”行情走强,上涨又是“一日游”?10月25日猪价!

10月2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出现上涨,市场行情震荡走强,但同比下降46%。南北地区主流报价普遍上涨,受养殖端亏损和消费压力影响,猪价上涨可能为短暂现象。北方部分猪场疫病风险和淘汰母猪出栏增加,预示未来涨势可能减弱,猪价可能重回震荡偏弱。个人认为,短期猪价上涨可能是‘一日游’,需关注二育入场和规模猪企出栏信号。

猪价低位拉扯,生猪卖压风险尚存,4季度不宜过度看涨!

10月猪价低位拉扯,出栏均价15.12元/公斤,虽有止跌迹象,但上涨幅度有限。需求支撑疲软,旺季消费未达预期,受气温、消费习惯变化及替代品影响。生猪卖压风险增加,中小猪企出栏增多,仔猪亏损出栏加快产能去化。市场抄底信心不足,疫病危机加剧恐慌情绪。猪价前景不明,官方数据显示四季度供应宽松,冻品库存压力大。猪肉需求有望改善,但预计猪价上涨空间有限,价格重心在18-19元/公斤,不宜过度看涨。请关注市场动态和供需变化。

传统需求旺季来临,猪价怎么走

四季度生猪市场进入传统旺季,但需求提振不足,加上高存栏量导致价格持续低迷。能繁母猪存栏虽下滑但效率提高,出栏量不减反增,而需求增量预计不及往年,分析师认为价格重心将小幅上移,但由于消费恢复力度不强,价格大涨基础有限。猪养殖利润持续亏损,产能去化不充分,资金压力和疫情风险可能影响市场动态。春节后消费淡季与出栏量增加可能带来更大的亏损压力,建议养殖场户合理调整生产。2024年春节后,供需平衡将趋近,预计猪价会出现回调。

猪肉价格上涨?官方回应→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透露,四季度猪肉消费将进入旺季,可能导致价格回升,但因生猪生产稳定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于正常水平,产能充足,加上母猪生产效率提升,预计猪价不会出现大幅上涨。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持续增长,将为市场供应提供支撑。目前市场供应稳定,未来两个月供应还将增加,但整体上价格波动可控。

注意!生猪上路有了新要求!《生猪运输管理技术要求》国家标准2024

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标准委近日发布的《生猪运输管理技术要求》将于2024年4月1日起实施,旨在规范道路运输中的生猪(包括种猪和仔猪)管理,重点强调了运输过程中的防疫措施,通过明确车辆配置、作业流程和标识文件要求,以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加强跨区域调运过程中的防控与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