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猪周期规律不再!生猪产能去化呈现两极分化 规模猪企资金承压也要到临界点了?

财联社报道指出,猪价周期规律被打破,散户在亏损压力下加快产能去化,而规模猪企在资金支持下仍维持扩张,预计前二十大猪企母猪产能将增加。市场分析认为,随着资本涌入和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周期概念减弱,规模猪企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成本逐渐降低,对散户构成挑战。在当前亏损和高成本环境下,散户和规模猪企的去产能策略形成鲜明对比,预计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散户去化进程将持续,而规模场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当心猪价和疫病齐飞!农业农村部紧急预警:非瘟传播风险增大!

这篇文章讨论了洪水灾害过后,特别是对于东北、河南等地灾区,动物疫病防控的严峻性。农业农村部发布了《洪涝灾区动物防疫技术指南》,强调了灾后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养殖场所和下游产业的防疫措施,以防止非洲猪瘟等疫病的传播。文章提醒养殖户在猪价上涨的同时,要严格生物安全防控,关注保险赔付规定,并建议新建猪场选择地势较高处以降低洪涝风险。

【畜牧气象】江南华南等地局地有大到暴雨 内蒙古华北东北等地将有一次降水过程

未来三天,中国部分地区将出现降水过程,内蒙古、华北、东北等地有小到中雨,江南、华南等地有分散性强降水,局地可能伴有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具体预报包括8月17日至19日的降雨分布和风力情况。文章由中国天气网提供,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请通过留言告知。

注意!非瘟病毒持续变异,病毒呈现3大新特点,这些猪场最容易感染!

本文概述了2023年非瘟病毒的持续变异和防控挑战,包括毒力减弱、早期症状减轻和传播加快的新特点。猪价虽然上涨,但市场情绪复杂,屠企压价与挺价情绪并存。今年非瘟传播广且点状散发,影响猪场效益,特别是人员变动大、降本增效和车辆进出频繁的猪场易感。为应对严峻形势,猪场应选择适应后非瘟时代的养殖模式,如批次化生产,以提升防非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批次化生产在预防感染、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和提高猪群健康度方面具有优势,是养猪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模式。

猪牛羊价价格几何?豆粕猛涨不止〡比猪价下跌还糟糕的2件事,正在持续发生!

2023年8月18日,国内肉牛和羊肉价格大幅下跌,受低价进口牛肉和消费疲软影响。猪价虽曾短暂上涨但因需求压力和养殖端调整而走低,豆粕价格则因供应紧张持续上涨。下半年生猪市场面临出栏量创新高、消费未见明显提振和进口猪肉影响,预计猪价上涨难度大,涨幅有限。

猪价上涨“一日游”,市场或延续大稳小动?生猪价格缺乏明显调整的趋势

猪价近期出现窄幅下跌,北方多地曾短暂上涨但受购销双减及市场情绪影响转为下行。消费端因高温天气影响猪肉消费,屠宰场走货不畅,而生猪出栏积极,集团化猪企和散户情绪变化影响价格。尽管月底市场需求可能回升,但市场仍以大稳小动为主,价格暂无明显调整趋势。详情请查看相关链接。

缩减200万头!农业农村部拟将全国能繁母猪基础量调为3900万头

近日,有关生猪产能调控的2023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在网上流传,强调了通过调整能繁母猪基础量,从4100万头降至3900万头,以应对猪肉产能过剩和消费减缓的问题。方案将产能波动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区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市场调节或调控措施,以确保猪肉市场稳定。征求意见稿虽为初步文件,预示国家正关注行业动态并可能进行调整。猪界半仙认为,全国范围内缩减能繁母猪是未来趋势。

变盘预警!猪价“沉沦”,豆粕涨翻天!发生了啥?

生猪市场猪价近期呈震荡下跌趋势,受消费疲软和供应压力影响,但月底集中备货和消费回升预期为市场带来转机。同时,豆粕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美豆行情高位、国内进口大豆减少以及养殖旺季饲料需求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低3500万头!全国母猪产能或大幅下调,养猪长期盈利有望

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3年修订)引发讨论,提出将能繁母猪保有量调整为3900万头,可能推动产能回调和猪价上升,但也将面临竞争加剧和产能集中风险。方案实施策略包括减少新建产能、削减规模场补贴、严格环保、约谈企业以及加强监测预警。长远看,国家可能通过税收调整和国资布局来调控产能。然而,产能缩减将考验猪企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可能引发的产能集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