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国家发改委:养殖端拉涨动力不足,猪价仍有回落可能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报告显示,全国猪料比价持稳,但猪价近期下跌后反弹,预计下周可能继续回落。生猪期货价格大幅下跌,反映了市场对供应过剩和消费淡季的担忧。农业专家朱增勇指出,今年上半年猪价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随着压栏大猪出栏和活重下降,预计6月底猪价将接近养殖成本线并有望重回盈利阶段。

猪价上涨,只是时间问题!微利时代或成为猪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5月底猪价短暂走强,但受制于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上涨乏力。生猪产能过剩,去化缓慢,而消费者的收入下滑、人口老龄化及消费结构变化等因素导致需求疲软。头部企业尝试产业延伸,预制菜市场前景看好但需时间发展。同时,养殖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长期来看,猪市将面临恢复缓慢,进入微利时代的局面。

长江证券:后期猪价低迷或将持续,行业产能去化趋势确定,建议积极布局生猪板块性行情

长江证券5月30日的研究报告指出,养殖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特别是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的头均市值极低。报告预计猪价将持续低迷,行业产能去化趋势明显,建议投资者积极布局生猪板块,重点关注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公司,同时提及其他潜在标的如巨星农牧、京基智农和神农集团。文章强调了估值、成长性、成本和股价位置的综合考量,并提醒投资者,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非瘟疫苗还没来,坏消息先来了,防疫难度再升级

中国科研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发现江苏、河南和内蒙分离到的非洲猪瘟病毒为基因I型和II型重组,这种新病毒具有高致死性和高传播性,对现有的非瘟弱毒苗无保护力。研究通过攻毒试验验证了重组病毒JS/LG/21的致病性和传播特性,且哈兽研的7基因缺失疫苗对新病毒无保护作用。这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型重组的潜在风险和疫苗研发的新挑战。

麦价“冲天大涨”,玉米反受其伤,猪价底部“静止”,发生了啥?

本文分析了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新变化,其中小麦价格因新麦质量下降和企业补库需求剧增而“冲天大涨”,而玉米因芽麦增加、饲料需求减弱而受到影响,表现为购销两弱。生猪市场则由于养殖惜售和消费低迷,猪价处于底部“静止”。短期内,各农产品价格走势各异,但中长期趋势各有特点:小麦价格看涨,玉米在底部但有支撑,猪价弱势调整。

“仔猪不降,猪价没好”!什么逻辑?2023年6月1日全国生猪行情

本文探讨了6月1日国内生猪市场的行情,价格维持底部,育肥亏损严重,自繁自养和外购仔猪育肥均出现亏损。猪价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弱稳态势,高价地区如川渝、江浙等地报价下跌,低价地区如黑吉辽、云贵等地也维持低位。市场消费疲软,淡季影响需求,猪价缺乏实质性提振。虽然仔猪价格较高,但由于母猪存栏去化缓慢,猪周期下行趋势仍在,猪价难有好转。观点认为,除非仔猪价格下降,猪周期上行才能有望。读者可对此观点发表见解。

6月1日,豆粕、生猪价格〡需求旺盛,下半年行情利好!

6月1日,国内豆粕价格因丰产预期和需求疲软承压下挫,供应量增加而需求支撑不足。生猪市场猪价稳定但存在下行压力,白条和冻品猪肉库存较高,二次育肥亏损影响补栏积极性,仔猪价格偏高限制产能去化。下半年消费可能提振,但生猪产能去化缓慢,供应端压力仍存,行情复苏还需考虑多方面因素。

猪肉进口量下降超50%,美国肉类出口协会:更贵的谷饲牛肉猪肉如何拓宽中国市场份额?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2023年1-4月进口量增长。美国肉类出口协会在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上推广其谷饲牛肉和猪肉产品,强调了中国对进口牛肉,尤其是谷饲牛肉需求的增加。随着中国猪肉市场恢复,进口依赖度降低,但高端肉类需求仍在增长。协会致力于提升美国谷饲肉类在中国的渗透率,并与餐饮行业合作,包括预制菜和中餐市场。

非瘟亚单位疫苗有望在2023年内上市

非瘟疫苗研发进展迅速,尤其是亚单位疫苗有望在2023年内上市。国内技术路径包括灭活、亚单位和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在中科院指导下由多个单位合作研发,具有结构病毒学和免疫学突破、纳米颗粒技术等优势,显示出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关注中科合作的国药、中牧、金宇等企业的标准化产品差异及新兽药证书发放。市场预期非瘟疫苗将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初期毛利率较高,生产成本有望随技术成熟而下降。

预警!猪价震荡偏弱,豆粕走跌,鸡蛋逆势上涨!今日行情

本文分析了2023年6月初的猪价走势,猪价震荡偏弱,受到供应压力和消费掣肘的影响。豆粕市场则出现了倒塌式下跌,价格骤降,尽管前景看跌,但油厂提货积极性增强限制了进一步下跌。鸡蛋价格在5月触底后反弹,但预计6月供应将有所增加,需求平淡,蛋价维持震荡偏弱。整体来看,这些农产品价格短期内波动,但中长期仍面临供应过剩压力。